食品安全
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、安全的保证程度。包括三方面内容:
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。例:生物性污染、化学性污染、物理性污染等。
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。如:食品添加剂、食品生产配剂、介质以及辐射食品、转基因食品等。
三是滥用食品标识。例:伪造食品标识、缺少警示说明、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、缺少中文食品标识(进口食品)等。
千防万逃伪劣食品难逃,为避免买到伪劣食品让《伪劣食品防范“七字法”》来帮忙!
第一招:防“艳”
在选购食品时首先要看颜色。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,如水果表皮像蜡果一样又鲜又亮、果脯颜色鲜艳异常、熟肉制品红亮诱人、瓶装的果蔬鲜亮不褪色等,这些食品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?虽然很多添加剂与人工色素是无毒的,但是这种合成色素还是少吃为好。
第二招:防“白”
食品呈现出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,如面粉、银耳、粉条、大米等,这样的食品十有八九会含有漂白剂、增白剂、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制品,这些添加物会对消化系统和肝脏造成损害。
第三招:防“长”
选购食品时要查看外包装上打印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,尽量选用当天或生产时间不长的食品。同时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,因为保质期过长意味着防腐剂含量可能超标。此外,食品保质期越长,营养成分流失越多。
第四招:防“反”
反自然生长的食物,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。
第五招:防“小”
小作坊加工的食品,这类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,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通常发生在这些小作坊制作的产品上。
第六招:防“低”
食品价格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,这类食品大多有“猫腻”。网上购买食品,由于降低了中间环节的费用,价格比普通商超便宜。但如果价格低于平时购买价格的一半以上,就要警惕了。
第七招:防“散”
尽量不要采购散装食品,特别是集贸市场上销售的散装熟食制品及酱菜等,它们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。
说完如何防范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,接下来这些确保食品安全黄金定律你也应该知道!
01饮食安全的定律
食熟即食。食物一旦煮熟就应该马上吃掉,而在常温下存放了4~5小时的熟食则是最危险的。
食熟方食。对于要煮了吃的食物,一定要煮熟透。所谓熟透,是指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度。
选择加工处理过的食品。例如,消毒牛奶、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新鲜或冷冻食品。
保存食物时不要让生、熟食接触,否则容易造成污染,使熟食滋生有害微生物。
厨具、餐具要保持清洁。
烹饪之前应洗手。如果手有伤口,烹饪时应包扎好,避免与被加工的原材料接触。
避免昆虫、猫、狗等接触食物,以免其将有害微生物播散到食物上。
饮用水和准备食物所需的水应清洁干净,如怀疑水不干净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。
02吃饭要定时定量
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并不是仅仅考虑相隔的时间就够了,还要考虑到机体的生物钟,人体有固定的生物钟活动规律,这其中包括了饮食规律。一般情况如下:
•早餐的时间应该在早晨7点左右,且考虑到与前一天晚餐相隔时间较长,上午又是一个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,所以早餐应保证量和质,也就是早餐要吃“饱”。
•午餐应该定在12点左右,不需要像早餐那样丰盛,吃到七八分饱即可,所以可以适当提高饭“质”,甚至花点时间享受一下饮食的快乐,也就是午餐要“好”。
•晚餐的时间应该在下午5~6点之间,考虑到晚上10~11点就应就寝,因此要吃的少一些,古人推荐粥食一碗,或可稍配一些菜肴,也就是晚饭要“少”。
03 多食多苦患
前人有“多食之人有五苦患”之说,指出了摄食过多的具体危害,即“一者,大便数;二者,小便数;三者,扰睡眠;四者,身重不堪修养;五者,多患食不消化”。
吃得多,大、小便就多,身体容易发胖,饮食也不容易消化完全,晚饭吃得太多,还会影响睡眠。这是古人的金玉良言,也是大量观察和实践后的经验总结,值得我们学习并用于膳食养生的实践中。
04少食增寿
“食欲数而少,不欲顿而多”的长寿经验通过在现代研究已证实其科学性。
有科学家断言:把食物热量减少到维持正常体重所要求的1/3,但保留全部必需的营养物,就可大大延长人的寿命。
有人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~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,其中668人,每天吃1~2顿饭,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;另外168人把同样的饮食分为6次吃,即一天吃6顿,总量不变,患心血管病的人仅有1/6,比1天吃1~2顿的,患病率减少50%;比1天吃3顿的,患病率下降18.8%,这说明,少吃多餐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。
05 不吃早餐危害多
其一,长期不进早餐的人极易患胆结石。通常晚上10时以后,人体便进入空腹状态。如果次日早晨不进餐,待到午饭时,胆汁在胆囊内已停留10余小时,大大增加了胆汁凝聚出结石的机会。
其二,长期不进早餐,会打乱消化道正常的节律,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,严重者诱发胃炎、十二指肠炎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。清晨起来,胃中胃酸的相对浓度较大,如果不及时进食将之消耗掉,就会刺激胃、十二指肠黏膜;加上胃是一个可以收缩膨胀的器官,在早晨,胃已经收缩到很小,不进早餐,还会持续收缩,到午餐时,势必会使胃急剧膨胀,胃黏膜容易受损。长此以往,便容易患胃炎、十二指肠炎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。
06 晚吃少,何谓少
都说晚吃少有益健康,然而究竟怎样吃才算“少”得恰如其分,还真是件让人伤脑筋的事。养生学家提出了两种简便的衡量方法,供大家参考:
一是每天起床前先握握手,如果感觉吃力,像是发胀的样子,就是昨晚吃饭过量了。这是因为细胞吸收了过剩的营养,没有完全消耗掉,水湿之气停留,从而使细胞肿胀饱满,产生手胀和吃力的感觉。
二是如果睡觉时很容易流口水,或者第二天早晨舌头发胀,呈微紫色,说话时转动不灵活;或者早晨起床后唾液比往常分泌得少,感到口干。都是头天晚饭吃得过饱的表现,应及时调整以后晚饭的量。
同时,“晚吃少”也不能一概而论,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而定。在通常情况下,“晚餐吃得少”是以早睡为前提的,因为晚餐吃得过饱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,还会干扰大脑皮质的活动,妨碍入睡。
但对于学生、教师、医生等人而言,由于晚上大多有加夜班的习惯,这样一来,不仅不能少吃晚餐,相反,还要适当加点夜宵。否则经常熬夜挨饿,不仅影响睡眠质量,还会产生胃肠疾病和低血糖症状,对健康不利。因此,晚上需要较长时间工作、学习的人,一定要将晚餐吃饱、吃好。